0
Comments
民總消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
發布于:2013-02-24 | 作者:http://www.omfeel.com | 已聚集:人圍觀
收人中.不包括(或少包括》養老、K-療、教奇和住宅費用。農民工是
以一流動人口”的身份進人城市.是以“臨時.工”的身份進人企業的山。
另外,就是農民工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并不其有工資集體議價的能
力。因此.農民工成為社會最低工資的被動接受者。所以,農民工
對于國有企業原有職工的替代.就是低工資勞動對相對高工資勞
動的替代,
類似地鑄代也同樣地發生在閏家之間。當美國資本進人中國沿
海開設向美國出口的企業時,其所雇傭的農民工就是對美國國內高
工資勞動的鑄代。這是第二重替代。需要補充說明只是在這種情形
下,政府只以地面作物收成《若干年)作價強制征地的方法,一方面滿
足了外資對于低成本土地要素的需求,另一方面,土地增值中的收益
與被征土地原屬農民無關??同F上壓低了這部分農民的收人.間接地
壓低了農民工整體的工資水平。
這個結果一方面保證了外資能夠大規模進人巾國.另一方而,造
成農民工務工貨幣收人中的儲蓄傾向提高0
1998年以來的第四個階段??傮w上講延續了前一個階段的基
本特征,但有兩個新的內容。其一是中國正式加人WT().這使外資
進人中國的速度加快.因此帶動中國出1l總值也加速增加。因為中
國出n總額中的近60%實際是由外資企業出口的。其二是中國在
1998年以后完成了城鎮住宅私有化及住宅商品化的改革。
1998年7月開始,全面停止了福利分房.就這一政策出臺的時機
而言.可以理解為是為r應對因1997年亞洲金傲危機與國內持續的
宏觀緊縮政策而陷于低迷的房產市場。以此開始了大規模的住房私
有化。有的觀點認為,這一事件是中國近十年以來最重要的經濟事
住房私有化使一批國有企業將原先的國有企業住宅出售給職工
立即獲得了大量現金.大批國有企業職工則以遠遠低于市價的價格
獲得了住房.實則獲得一筆隱性補貼.可以看成為是對職工歷史勞動
成本的部分補償.因此.又推動了商品房市場和抵押貸款市場的迅A
發展。
據香港《中國經濟季刊)(2007年末)的初步估計.1998年以后的
5年間約有41億平方米住房私有化.平均價格約為500元人民幣左
右,現金總額約為2萬億元人民幣.由于這部分房產的售價比市場
價低70%左右.所以,實際獲得這部分房產的居民得到的補貼從隱性
財富角度講至少為4萬億元人民幣。
但是這部分隱性財富沒有提高居民的總消費傾向,栩反.卻提高
了居民的總儲蓄傾向,并最終成為對商品房地產市場的補貼。其中
的經濟機制如下:
首先.實行私有化的住房普追的是陳舊公房.因而.私有化的第
一個結果就是促進r一批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去賣掉到手的陳舊公
房,轉而購買一套新式的通常也是面積更大的商品住房.因此.這部
分居民得到的隱性補貼轉移給了房產商。由此推動了房地產業的爆
發性發展。1998年至2006年.中國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增長r近8
倍,占Ca)P的比例從2.4%_r升到8.2%.至2007年已接近to%,
同期.按揭貸款發放額增加了15倍以1:,自2001年以來占銀行放款
總額的比例已I-開到15%以上。由于按揭負債購房居民為r維持月
供還款,其中.相當部分居民不得不任縮消費。特別對于2004年以
來房價上漲后的部分購房者.壓縮消費的傾向是很顯著的。這是Avi
民總消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標簽:
喜歡:收藏